简单的商品经济条件下,商品在社会经济中处于附属的地位,市场狭小,市场活动只是反映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简单的经济关系。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,市场范围不断扩大,商品在市场中处于统治地位,市场的关系也就随之发生变化。今天我们可以说,市场已经是无所不在、无所不包、无处不有,任何人的衣、食、住、行都不可能离开市场,尤其在现代社会里,人们离开市场几乎是寸步难行。而且当今市场日趋世界化,现代市场并不固定在某一地点,可能交换双方相距遥远,然而通过光纤或卫星通讯以及电脑网络,仍然可以建立起市场联系。
具体地判断一个市场,必须具备以下三个要素:一是市场主体,也就是商品占有者。二是市场的客体,也就是用于交换的对象和标的物。三是市场交换行为,也即交换主体为交换而表现出的意志行为。
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,市场机制越来越完善,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大。商品经济的普遍规律,如价值规律、供求规律、竞争规律等都要通过市场发挥作用,并成为企业行为的基本依据。企业的活力来自对市场的适应,对价值规律、供求规律和竞争规律的作用和要求的适应。首先,市场起着自发的调节作用。这种作用主要是通过价值规律和供求规律来体现的。市场供求和市场价格的变化,引导着人们调整生产和消费,并自发地调节交换双方的经济利益,促进国民经济协调发展。其次,在市场交换过程中,卖主之间、买主之间、卖主和买主之间不可避免地要竞争。竞争有利于鼓励先进、鞭策后进、改进技术、提高经营管理水平。最后,在商品经济发达的条件下,一切有竞争力的商品进入市场,不仅要进入某一地方、某一国家的市场,而且要进入广阔的世界市场;市场不仅有生产资料、生活资料市场,而且有劳动力市场、资金市场和保险市场,等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