铁定完赛|科学训练从“心“开始

-回复 -浏览
楼主 2022-08-23 11:52:40
举报 只看此人 收藏本贴 楼主


心跳是衡量身体状态与运动强度的最直观的生理指标。自行车和铁三运动员们通常会以每分钟心跳数为依据来安排训练,并控制训练强度。


测量心率的几种常见方法


目前有几种比较主流的心率监测方法,光电体积法、心电信号法、动脉血压法。但从实际操作上来看,只有光电体积法(配有心电感应的手表)和心电信号法(佩戴心率带)两种,适用于记录我们的运动生活。


如果你已经拥有了一根心率带或者一块Fenix5光电感应手表,就可以在撸wahoo骑行台的时候实时监测自己的心率。


为什么要根据心率训练?


心率数值可以在你训练时给你一个科学的参考。如果没有一个反映你训练的数据作参考,你无法得知你训练的强度,也没有办法判定自己是否取得了进步,或者进步了多少。

 

设想一下,在你相同的道路上,如果在相同的心率下你发现自己在一次测试中用时比以前快了5分钟,那么这5分钟就是你通过训练获得的进步。


如果没有心率做参考,即使你有了5分钟的进步,你也无法判断出这个进步是否是在相同的强度条件下获得的。

 

所以,有了心率作参考,训练才会更准确,更有意义。

Garmin Fenix3代和5代的光电心率功能已经不需要额外佩戴心率带了


心率比较关键的两个数据是最大心率和静息心率。

最大心率MHR
准确的最大心率能确保使用者得到正确的运动心率区间。
对一般人来说可以通过最大心率公式进行估测,220-年龄和207-(0.7*年龄)。
对于身体健康、有锻炼基础的人群来说,可以戴上心率带,实地跑一下来获得较为精确的最大心率值。你可以选一个上坡路段,热身后全力跑400-600米,再慢慢跑下来,重复三次,最后一次达到的最高心率再加上2或3就是最大心率。或者跑6*800米间歇时,最后一组尽全力完成可以达到最大心率。
最科学、最准确的了解最大心率的方式是到医院或专业机构进行“平板跑台心功能负荷检查”,既能精确掌握最大心率,又可以排除潜在的心血管系统风险。
静息心率
静息心率是身体在安静状态所达到的最低心率。 一个人的最大心率相对稳定, 只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年降低一点。静息心率则会伴随着良好的运动习惯而降低,是心脏变得健康强大的表现。静息心率降低也意味着有更充裕的心率储备。
测量静息心率可以选择在早晨刚睡醒时,用心率带测或用手摸脉搏掐表计数,连续记录几天取一个平均值。
跑者定期监测自己的静息心率有助于防止过度训练。比如某一天早晨起床发现心率比平时高了5个点以上,说明身体还未从之前的训练中恢复过来,当天要避免进行高负荷训练,休息一天或者用低强度的交叉练习代替跑步。

如何利用心率来训练


▲每次都用得到的心率分区表


心率区间1:积极性恢复——持续训练。

目标:

这个区间的训练是用来进行积极性恢复、热身运动和运动后冷身的,尤其它对艰苦赛事之后的恢复,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,在比赛后的休息日进行积极性恢复,能加快身体的恢复速度,从而能更快地进行下一次的高强度训练。

运动生理学增益:

特点是低强度,这个区间的骑行能加速血液在肌肉的流动,血液能提供营养和氧气,并且可以运走之前训练中体内产生的废物,但在这个区间运动对肌肉造成的负荷却很小。

注意事项:

积极性恢复最好只能由经验丰富、身体强健的运动员采用,如果你只是一名新手,最好用消极性恢复的方式来代替积极性恢复,因为这时候你身体的恢复能力还很弱,即使是轻松的骑行也会加剧身体的疲劳。尤其对跑步运动员更是如此,在比赛后的第二天,如果仍然进行慢跑,受伤的风险将会大大增加。

示例:

积极性恢复:心率维持在区间1,保持一段时间,尤其是在突破性训练的后一天。


心率区间2:有氧阈值——持续训练。

目标:

无论你的目标是什么类型的赛事,在心率区间2进行训练都能保持或提高你的有氧基础,这也是我们常说的LSD训练的区间。

运动生理学增益:

在这个区间进行训练,可以让Ⅱa型肌纤维产生相应的适应,使肌肉利用脂肪供能的能力提高,换句话说,在比赛中你肌肉中的糖原能够被更多地保留,以应对之后的进攻或防守。

注意事项:

心率2区通常是我们训练第二多的强度,因为在这个区间中有我们的有氧阈值,而它对于我们有氧能力的进一步提高至关重要。

示例:

低有氧阈值训练(Low AeT):在2区的下半部分进行一小时以上的持续训练,具体时间以你的运动项目和体能水平决定。随着时间的推移,在同样的心率下你会观察到功率或速度的增加。

高有氧阈值训练(High AeT):在2区的上半部分进行半小时以上四小时以下的持续训练,具体时间以你的运动项目和体能水平决定。能够维持这个强度的运动一小时以上,是所有耐力性运动的最低有氧标准。对于你参加的比赛而言,如果预估的比赛心率处于2区的上半部分,那么在一次训练中最少要完成预估比赛时长的一半时间。


心率区间3:竞赛节奏——持续训练&间歇训练。

目标:

即使在区间3你仍然保持有氧状态,但是你已经能感觉有些吃力了,RPE达到了5,呼吸也略有沉重。和上一个区间一样,这个区间也可以提高你的有氧耐力。这也是第一项关于肌肉耐力的训练,肌肉耐力是指,维持一个相对高的强度并且保持较长时间的能力。对于那些持续3到8个小时的比赛,这个区间就是比赛强度的区间。

运动生理学增益:

Ⅱa型肌纤维被充分募集,它们能变得更加具有慢肌的性质,有氧能力能获得巨大的提高。

注意事项:

对于参加的比赛区间不是三区的车手来说,随着比赛的临近,他们应该限制在这个区间训练的时间,在这个区间进行训练能比在二区获得更多的生理学增益,但同时也会需要大量的恢复时间,所以这个区间性价比不高,在这个区间训练的目的是让肌肉适应之后更高强度的训练,所以只会在刚开始冬训的时候才会用这个区间。

训练进行时期:

三区训练最好是在基础期进行,但是对于那些竞赛强度是三区的运动员来说,这个区间反而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来训练。

示例:

竞赛节奏持续训练(steady tempo):在三区进行20-90 min的持续训练,最初从20 min开始,然后在几周的时间内尽量将持续时间增加到1 h以上,但要注意的是每周的时间增加不要超过20%,并且这项训练后需要充分的休息与恢复。

竞赛节奏间歇训练(tempo interval):完成总负荷阶段在30-90 min之间的间歇训练,每次负荷时间在12-20 min之间,心率控制在三区,恢复时间是负荷时间的四分之一。(eg:WI:12 min,RI:3 min)


心率区间4:次乳酸阈值——持续训练&间歇训练。

目标:

这个区间恰好被设置在乳酸阈值之下,这个区间的训练也能提高肌肉耐力,使得在持续1-3 h的比赛中的表现大大提高。

运动生理学增益:

能提高肌肉在乳酸阈值的功率和速度。

注意事项:

在次乳酸阈值区间进行训练能很好地利用训练时间,这个强度能被保持1-3 h,而一旦超过这个强度,你就会因全身肌肉的灼烧感而很难保持较长的时间。

训练进行时期:

这个区间的训练一般在基础期的末期开始,一直持续到A级赛事的前一周,并且训练时间要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增加。

示例:

巡航间歇训练(cruise interval):完成总负荷阶段在30-60 min之间的间歇训练,每次负荷时间在6-12 min之间,心率控制在四区,恢复时间是负荷时间的四分之一。(eg:WI:6 min,RI:1 min 30 s)但如果你是第一次尝试,你可以把负荷时间递减设置(比如12 min,8 min,6 min,4 min),这样能让身体产生很好的适应,从而降低受伤、倦怠和过度训练的概率。

巡航持续训练(cruise steady state):在区间4骑行20-30 min,这是一个进阶的训练,最好在进行了多次巡航间歇训练,建立了足够的体能之后再开始尝试训练。


科学训练从关注心率开始




购买请点击原文或者扫描二维码咨询小编


我要推荐
转发到

友情链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