经常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后果就是,别人看到1+1=2的时候,我总要反思一下如果一不存在了,二不存在了,这个式子会怎么样,同样,我也经常思考,如果我死了或者是出国了,或者是远去了,我的书怎么办?
第一个想法就是给我喜欢的姑娘,学习了多年科学文化知识,我的审美层次依然没有多大的跃升,见到白花花的大腿,和姣好的面容也时常抛弃了对于另一半科学文化知识的苛求,所以日后我的另一半不爱读书的可能性很大,所以这些人类知识的火种在她那里也就是个烧剩下的煤球,所以这一种想法基本可断绝。那么,我如果找到了一个也热爱科学文化知识的,我这些书传递给她就好像星星之火遇到了大草原,哗,一下就着了,那也行,不过我们两个在学问中互相成长,桀骜不驯,相爱相杀的可能性极大,没准我死后,这些书将会被她付之一炬,以此完结我们两个轰轰烈烈磕磕绊绊的爱情。这样就得不偿失。
第二个想法就是给我哥们,不过我的哥们都比较纯粹,从来不太涉及精神层面的内容,在一起的时候谈论物质,吃物质,看物质的时候比较多,在这种层面上达成的共识虽然不影响我们彼此的欣赏,但是在某种程度上也阻碍了我的精神文明火种的传播。
第三个想法就是卖出去,这种做法好处极为明显,能够快速体会知识创造经济的快感,无论是十五块钱一斤,还是五毛钱一斤,还是每本书都打上一个三四折,都能够获得上述几种情况下没有涉及到的快乐,但是我向来都是反对畅销书的,所以我的书肯定不会太好卖,即使挂在豆瓣和逼乎上,销量也不会太高,另外牵扯精力巨大,没准得不偿失。
第四个想法就是生个儿子,带他去日本留学,认识到子承父业的伟大和自己生命中的本分和职责,活到四十依然什么都不会干,就会守着我这点书,黑云压城城欲摧的时候也依然坚守在前线,用身体保存着他父亲的这些火种。身死国灭的时候,来个记者报道一下,感动中国没准还会给个奖章,来表扬这种行为。(纯属是瞎说。
虽然有开玩笑的成分,但是这些书的处理是我不得不面对的问题,不过,我既没有女朋友,距离毕业和远行还远得很,这些书的处理又有什么值得担心的呢?